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新闻动态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双赢

发布时间:2025-03-10|栏目: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182

人社部部长王晓萍:技能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双赢

        3 月 9 日下午 3 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记者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就业和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应中外记者提问。


       谈及职业技能培训,王晓萍部长指出,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劳动者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培育技能人才、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加速演进,对全球就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与数字人才的短缺问题愈发显著,加之人口结构变化与技术变革相互交织,人力资源供需失衡矛盾加剧。同时,就业方式日益灵活多样,职业精神培育也愈发重要。


       党中央与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增加制造业、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供给,并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对此,人社部将重点推进 “一个行动,三个强化”。


     “技能照亮前程” 培训行动正式启动。从今年起,连续三年,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超 1000 万人次,助力劳动者凭一技之长开启美好未来。培训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培训内容围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领域,联合多部门开展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长期照护师等专项培训,并持续推进数字人才培育行动,切实做到 “产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在培训模式上,推动 “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 四位一体联动,保障培训成效。


        在强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方面,旨在促进培训与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实现产业发展与技能标准、培训内容的同步跟进。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制定行业培训标准,加大培训设施与资源投入,推动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学校等培训机构契合产业需求,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构建多方参与、产业教学评价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 “双向奔赴”。


        在培训载体建设上,积极动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及民办培训机构参与技能培训。通过招投标、揭榜挂帅等方式,遴选重点培训项目载体,并依据岗位紧缺程度与培训后就业情况给予差异化资金补贴。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已支持地方建成 414 个公共实训基地。此外,统筹多方资金,建成 1176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 1475 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今年还将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在等级评价和薪酬激励方面,支持企业与培训机构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落实 “新八级工” 制度,拓宽劳动者职业发展通道。同时,强化技能人才评价全流程监管,规范评价机构管理,提升评价质量。完善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研究出台国有企业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政策,提高生产一线技能岗位薪酬标准。支持在技能人才聚集区域与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推行薪酬分配指引,引导合理确定技能人才起点工资,让技能人才多劳多得、技高多得、创新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将在河南郑州举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明年上海也将承办第 48 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技能竞赛,有助于带动广大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与岗位练兵,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知识、人才与创造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劳动者通过提升技能点亮美好前程。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国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鄂ICP备20240889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