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一场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影响力与意义深远。这场大赛堪称覆盖范围最广、职工参与度最高的盛会,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起一座圆梦的舞台,让他们得以在此展示绝技绝活、切磋技艺、拓宽视野。大赛所营造的氛围,在全社会掀起一股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潮,参赛技工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与出色的成绩,成功凝聚起 “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 的广泛社会共识。
据 9 月 15 日《工人日报》报道,9 月 11 日至 13 日,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于陕西西安、宝鸡、渭南三地盛大举行。来自全国 32 支代表队的 546 名选手齐聚一堂,在 6 个工种的赛场上展开激烈比拼,最终各工种冠军脱颖而出。
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我国技能人才总量存在缺口,且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短缺。在此背景下,举办此类大规模职业技能大赛意义非凡。它为技能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引领社会风尚,促使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知。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个时代,技能人才只要肯奋斗实干,便能在各自领域 “出圈” 出彩。送外卖的从业者能登上冠军领奖台,专注拧螺丝的工人也能成长为全国劳模,这无疑是时代赋予技能人才的宝贵机遇。但与此同时,新时代也向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技术工人需不断磨砺技艺、提升本领,勇攀技能高峰,才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的不断涌现,促使技能持续迭代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制造业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迫切需要更多技术工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对工人技能素养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企业应积极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工人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技术技能发展潮流。以此次大赛为例,其工种设置广泛涵盖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数字化应用、智能制造等多个工业生产领域。像汽车维修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向)工种比赛,不仅考验参赛者排除故障的能力,还对其数字技能水平提出要求,参赛者需掌握编程,熟悉车联网、自适应巡航、激光雷达等新技术。据悉,比赛中的 18 辆车最终仅有 5 辆成功开出,这让不少选手深感必须全力奔跑,才能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再者,高质量发展对技能的精度与难度提出了更高标准。当前,我国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存在 “有好材料、好设备,却难以实现优质制造” 的状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产业工人技术的含金量不足,精度存在差距,技能较为单一。为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本届大赛焊工工种考核内容新增诸多项目。例如,在管材焊接考察中,既有常规管材焊接,又涵盖小管焊接,对选手技术水平的要求更具综合性与复杂性。从大赛要求可以预见,未来产业发展急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此外,新就业形态同样有着较高的技能要求与标准。新就业形态为劳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途径,但不少人误认为其技能含量低,觉得网约配送员只需会骑车、爬楼即可,这导致该群体社会地位不高,人才流动频繁。而在此次大赛中,网约配送项目不仅考查配送员在配送安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还着重考查选手在客户服务与沟通技巧方面的综合表现及临场应变能力。可以预见,随着新职业的陆续命名以及职业标准等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新就业形态未来更需要集专业技术、先进理念和综合素养于一身的技能人才。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黄金时代。要让更多技能人才凭借一流技艺打造一流产品、支撑一流产业,实现 “出圈” 出彩,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多方携手,为技能人才创造更多圆梦机会。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技工教育特色发展,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坚定地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通过这些举措,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